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

生命教育心得分享4

題目:在生命的幽谷看見人生幸福--蕭建華故事讀後感 6-5廖梓亘

看完蕭建華的故事,想想自己,真的會覺得自己比他幸福很多。從小有父母卻在孤兒院長大的他,國中畢業就得賺錢養家的他,以為人生就要開始大放異彩卻又罹患重症的他,以為人生有了另一個開始,卻一再的遭受打擊的他,不只不氣餒,他還做到了不放棄!
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是會遇到障礙、挫折,慈濟的師姐告訴他:「如果你認為學妹是因為你而犧牲的,那你更應該為學妹振作起來,而不是糟蹋自己的生命,學妹的這一條命,值不值得你為他繼續再講一百場?讓學妹的精神將因你的奮起而浴火重生。」這句話讓很多人了解到,要更重視自己所擁有的東西,在面對絕望和痛苦時,能夠再站起來勇敢面對。
蕭建華先生,他遇到挫折時不但沒有放棄,還很努力的面對。不放棄、勇敢的面對,就是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的,他遇到挫折能振作起來,我相信我們一定也可以。
蕭建華先生說過:「你身邊所擁有的一切你都應該去珍惜、去感恩啊!親情、友情、愛情、課業的難關,都是可以克服的,年輕的生命,不要鑽牛角間來讓自己煩心,應該珍惜生命、惜福、感恩當下。」放棄只會讓自己一無所有,唯有相信自己堅持到底,你才會是那一個收穫最多的人!

生命教育心得分享3

題目:在生命的幽谷看見人生幸福--蕭建華故事讀後感 6-5黃芝莉

看完蕭建華的故事,我深深的思考、思考著,如果我是蕭建華,在孤兒院時可以平安渡過嗎?在養父母家我可以不怨天尤人嗎?在失去我的父親時,可以心甘情願的放棄學業,而担起養家及照顧母親的重責大任嗎?該是苦盡甘來,採收甜美果實的時候,卻跌落萬丈深淵!我能承受的了嗎?我真的很懷疑!
像我們從小養尊處優,把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當作理所當然,有時候還會心有不足的希望擁有更多、更多,甚至會因為得不到而悶悶不樂……所以,我真的很懷疑,我能像他一樣,如此積極的面對迎面而來的挑戰,而不畏艱難,和病魔及悲傷的心情奮戰到底嗎?蕭建華的這種不自暴自棄,追求上進的精神,實在是讓我由衷的敬佩他。
他說:「人生無常……我能做的就是勇敢」對!就是勇敢,讓他走出感動我們的人生路,讓他所謂的生命『殘存』價值發光,反觀身心健全、生活無虞的我們,常因小小的挫折就失去信心而消極失望、不知所措。我們在面對困境時,確實應效法蕭建華的勇敢與積極正面才對。
蕭建華的故事讓我深深的體認到,我們應該更勇敢的挑戰任何可以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的事,更珍惜生命,更珍惜現在所擁有的,我相信,惜福可以讓我們更快樂,惜福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幸福!

生命教育心得分享2

屏東縣98年度生命教育---我是謝坤山---心淂寫作(報告人:信義國小5-3蔣瑜庭)

書名:我是謝坤山
作者:謝坤山
出版社:謝坤山工作室

故事內容:
如果你只剩一個眼睛,會不會哭泣?如果你少一隻腳,會不會悲傷?如果你失去兩隻手,會不會痛不欲生?要是你同時喪失了一個眼睛、一隻腳、兩雙手,你還活的下去嗎?但這件事卻發生在謝坤山身上。
謝坤山從小就生長在貧困的家庭中,平時就靠父親撿破爛維生。但窮歸窮,窮並不磨少了他的志氣,他從小就挑起了分擔家務的擔子,吃苦耐勞也練就了他一顆感恩的心與不向逆境低頭的毅力,他深知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的道理,從小就認真打拼的工作,為的是幫家庭分擔些家務。謝坤山從小為了貼補家用,國小畢業以後就出去工作,他吃苦耐勞,十六歲那年,謝坤山在一次工作意外中遭到電擊,失去了雙手和一隻腳。但他並沒有向命運低頭,還開始用嘴巴咬著鉛筆練習畫畫,之後離家四處學畫,經歷許多的挫敗和考驗,在陳惠蘭老師鼓勵下,他拜畫家吳炫三為師,成為國立藝專美術科旁聽生,展開新階段的習畫過程,也結識了他未來的妻子林也真。謝坤山開過畫展、也得到國際口足畫會肯定,在他接觸慈濟後,更深刻體認到生命的價值,而證嚴上人送他一句話「好手好腳」,讓他下定決心回饋社會,開導青年學子、鼓勵和他一樣的殘障朋友重新站起來。謝坤山說:「每一次我跌倒的時候,身旁總有許多朋友扶持我,我願意將自己奉獻出來幫助更多的人!」
民國六十九年,他得到名畫家吳炫三先生的指導興鼓勵,白天學畫,晚上讀補校,精勤地學了七年的時間,完成高中的學業。那段日子裡,他將生命的熱力發揮在畫布上,並且曾六次參加全國性比賽,雖然每次都落選了,但他仍然勇敢地一次次跟自我的創作挑戰,最後,終於成為全球的知名人物。
藝術的世界讓謝坤山忘記了自己的殘疾,產生了相當大的鼓舞,1980年他師事陳惠蘭和畫家吳炫三、勤勞的耕耘他在繪畫上的醒思,並回到學校完成國中、和高中教育。這段時間他與妻子林也真相戀,最後結婚成家,生了兩個女兒、並成為台灣知名的職業畫家。目前謝坤山也是國際口足畫會的亞洲理事。他曾在1996年獲得第34屆全國「十大傑出青年」。謝坤山之故事,被選入臺灣高級中學英文教科書中。

讀後心得:
謝坤山雖然沒有手,但是他不放棄,他認為只要不向逆境低頭,不管什麼事都能克服,他小時候家裡就很貧困,但他卻還是很樂觀的面對,他為了貼補家用,國小畢業就沒有讀了,他家雖然困苦但是他很堅強、樂觀,他抱著「山不轉, 路轉; 路不轉, 我轉」的理念,克服這一切,他說:「自從我受傷以後,我就懷著感恩的心。」因為我看到父親的偉大--------阿公沒有讓父親受過一天教育, 父親卻讓我受了六年國小教育。我認識字﹑聽得懂﹑也看得懂, 可以自我掌控時間。謝坤山努力的學畫,最後得到大家的肯定。

生命教育心得分享1

生命教育書籍心得報告 5年5班7號 鄭宇宸

書名:幸福的滋味
作者:法里德‧卡拉特巴里
譯者:宋珮
出版社:飛寶文化


當我知道要寫生命教育書籍的心得報告時,我心裡想這種書一定很沉悶無聊,正苦惱不知道要怎麼寫,但是選看了這本書之後,因為書中有插畫,讓內容變得更加生動,增加了閱讀的樂趣,要不然,我一定看不下去。

以前所讀過的童話書中,繼母都是壞女人。如純潔的白雪公主、善良的灰姑娘和天真的糖果屋小兄妹,都深受繼母的迫害,過著悲苦的日子。但是看了這本伊朗的圖畫書之後,發現也有溫柔、充滿愛心的繼母,讓我覺得大異其趣,真想知道故事的結局發展。

故事中的主角喜琳是位可愛的小女孩,但是卻先失去了親愛的媽媽,後來又失去了慈祥的奶奶。天真的她以為媽媽和奶奶有一天會從天堂回來,然而她盼了一天又一天,終於了解她們永遠離開,不會再回來了。悲傷的她像受傷的小白兔蜷曲在角落裡,雖然有爸爸守護,但是生命的愛已有缺口。

有一天爸爸突然帶回來一位女人夏藍,她很年輕、美麗、眼神也很柔和。爸爸高興的說夏藍願意當她的繼母,好好愛她、照顧她。喜琳不但沒有任何驚喜,反而表現出憤怒和排斥。插畫融合拼貼、手繪的風格,色彩鮮明、誇張,人物的五官、神情很突出。這時繼母被畫成小小的,有惡魔的影子,表示喜琳心中繼母的樣子。而喜琳則像一隻受傷發怒的小野獸。平常繼母非常關心她,眼神充滿慈愛,臉上總是掛著笑容。喜琳卻不領情,一直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,老是關在房間裡,不與繼母交談,不想認識繼母的親友。

喜琳每天心情都很差,所以和同學吵架。有一天,在路上不小心摔倒,被撒哈扶起,兩人很高興的聊了起來,從此她就很喜歡這位大哥哥。但是有一天,她看見大哥哥和繼母在愉快的握手聊天,當時她憤怒到極點,認為繼母不僅搶走了爸爸,又搶走了大哥哥。後來經過繼母的解釋才恍然大悟,原本大哥哥是繼母的弟弟。在故事的轉折下,她喜極而泣,終於接受了繼母,同時又多了個舅舅。
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學習愛與被愛,生命才會美好和諧,才會帶來幸福。若父母對孩子用耐心和關心取代打罵和嘮叨,孩子接受父母教誨,願對父母說出內心的話,
就不會有問題家庭。像我在家常被限制電玩、看電視的時間,我會很心不甘情不願,但是這是他們愛我的表現,因為他們怕我近視。在學校裡若老師愛學生,用引導和鼓勵取代體罰和否定,而學生敬愛老師,校園就不會有暴力問題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如此。所以這是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。希望我們都能努力學習。

兒童保護宣導劇











精彩、生動的兒童劇,滿場的笑聲,相信在歡樂的氣氛中,透過小紅帽與大野狼的故事,能夠有效學習。